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上篇)(3)

时间:2015-11-20 09:18 点击: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与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激励性学习环境、支持性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学习经历,同时加大学习指导与引领,使教学过程成为深人思考、协同探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的自我研修,促进深度学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与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激励性学习环境、支持性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学习经历,同时加大学习指导与引领,使教学过程成为深人思考、协同探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的自我研修,促进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戒除浮躁、潜心学习,强调批判性知识学习与建构,注重学习者学力培养与养成教育,通过多样化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迁移和能力发展。
  (三)融入信息化元素
  技术助力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支持性学习条件。
  1.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是指经过选取、整合适合课程要求的可资利用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素材和其他形态的补充材料。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就是利用现代资源优势、发挥师生的协同作用,创建传统教材基础上的教学资源体系,建成基于课程知识结构的多模态集约化教学资源,为教学的多向互动奠定资源基础。
  2.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学习支持条件,促进协同式、研究性学习的深人开展,实现既能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3.搭建知识探究与信息交流平台重视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索、开发与利
  用,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学习结果分享与学习经验交流,扩充教学信息的流通量与信息交换形式,激发多视角的智慧碰撞,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四)实现深度互动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协商和意义建构过程,需要教学要素间多维度的深度互动,以实现智识共享、意义创生。教学的深度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教学资源为基础的建构性互动在教学资源的获取、筛选与整合过程
  中,师生相互沟通、共同研判其价值,形成评价基础上的建构性利用;同时与隐退于教学资源的作者进行视域的交错与融合,通过"对话"诠释资源内涵、赋予知识新意义和价值。
  2.以信息交换为纽带的对话式互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单项信息
  叠加式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教学要素(教师、学生、资源、媒体)的信息交换与分享。教师应创造畅通信息交流的通道与机会,使学习者通过多层面的信息交换、多视界的观念沟通,形成发散性思维方式,养成深人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质疑批判的学术勇气。
  3.基于学习活动的探究式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引领、指导学生开展深
  度学习。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情境,让学生进行基于任务的探究性学习,通过个体探究、组内信息沟通和课堂成果展示以及在线平台成果发布等多形式交流与分享,使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深层认知、产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科知识的内化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向
  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是对教学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根据发展需求和课程特点,对既有教学方式进行重构,做好守正与创新。也就是,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或融合传统教学智慧的基础上,革新教与学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协同发展的教学关系重建和深度互动的教学文化重构,实现由知识传授型教学向学习引导型教学的实践转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